思维方式是品牌营销方法论的底层逻辑,大多来自心理学


品牌营销的方法论很多,一些本土品牌战略咨询公司使用的方法包括特劳特的《定位》、里斯的《视觉锤》、戴维·阿克的《管理品牌资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先发影响力》、大前研一《3C战略三角模型》、原研哉的《Designing Design》等,那么这些方法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长时间研究大量方法论发现,尽管方法很多,但基本上底层逻辑差不太多,都是在教品牌如何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来达到自己的破局目的。中国本土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方法论:叶茂中《冲突》、华与华《超级符号》等,还有观速的《品牌重复》,这些基本上都是在用思维方式转变来解决品牌破局的方法,而几乎所有思维转变的方法都可以追根溯源到一种心理学原理。

《定位》——心智理论中提到顾客的心智非常有限,消费者对某个品类下面最多只能留下七个品牌的空间,随着竞争加剧,消费者只能留下两个。这就是心理学的“长时记忆”原理。

《冲突》——营销的本质是洞察需求,需求隐藏在消费者冲突里,发现冲突,就是发现需求。什么是冲突,冲突就是矛盾,是生理的需要与心理的欲望一种矛盾,冲突产生痛点,痛点的本质是需求,而营销的本质就是洞察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这就是心理学的“感性理性系统分化”原理。

《Designing Design》——提出“空间留白”概念,通过提供留白的设计,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其中发现和创造意义。这其中就有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超级符号》——提出从集体认知和母体文化中找到人们都记得、熟悉、喜欢的符号,消费者就会会听它指挥,这样符号就有生命力,就会降低传播成本,消费者会自发传播。这就是心理学中“集体潜意识”原理。

《品牌重复》——提出品牌零到一的最“笨”路径是一直重复,最秘密的路径也是“一直重复”,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直重复”,品牌一直重复一个核心资产,才会植入消费者心智。这就是心理学“重复记忆定律”原理。

“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而已。”

——列夫托尔斯泰

当今市场超竞争格局,建议品牌不要过度迷信单一的方法甚至是依靠简单的“归纳”论来进行以偏概全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在“运动”中找到“企业品牌自身特色的方法”,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禀赋,企业所处在的消费者社会环境,品牌投入的资源和资金,市场情况等,竞争者情况等等,要综合使用,总结出属于品牌自己的思想体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