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调研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做决策,而不是依赖于客观


学院派的咨询公司或者企业主,一般认为做品牌,首先是调研整体行业、消费者、竞争对手、审视自己的禀赋,然后通过SWOT、PEST等工具分析结论。


但真的要把品牌做好,多半是依靠操刀者自身的经验进行预判。也就是,调研并不是完全基于客观,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来观察判断。


品牌调研中,“客观”是基本不存在的,品牌中的“观”都是“主”在观,相信客观,就是放弃自己的主观,相信别人的主观。


100个调研,40个出发点错,30个出发点对,调研方法全错!20个方法对,执行结果全错!剩下20个全对打满分,也只能反应25%的对品牌有价值的信息。


操刀者主观“预判”这件事靠谱吗?


答案是大概率上靠谱,任何成功的品牌大多都是发起人的主观预判,这些人因为经常摸爬滚打在这个行业中,有一种天生预判趋势的能力,也有一种天然的洞察力。企业为什么花几百万请知名咨询机构?其实就是依赖这些机构操刀人的主观预判能力,或者是帮助印证企业主(一般是一把手创始人)的预判和假设。


调研是用来降低“预判”风险的


做品牌之前,调研非常重要,调研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依靠工具进行结论输出,因为结论并不会体现在工具中,都是为了印证最开始的“预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