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速超级人性战略:“首因效应”对“超级人性方法”的启示


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大牌,会选择在“北京”开首店?

其实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首因效应”,心理学上,“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而魅力无限、商机无限、经济发展活力十足的北京,足以给更多国内外品牌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首因效应将会吸引更多国内外品牌企业选择北京,在这里发展创业。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 首次效应 、 优先效应 或 第一印象效应 ,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 状态 。

首因效应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我们大家熟知的“加多宝”,是如何克服更换商标后,消费者对“王老吉”的“第一印象”?

观速今天分享超级人性方法之: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心理学)

观速是品牌营销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凭借超级人性方法迅速走红策划圈,无论是“单手打开,秒分反正”的大象计(an)生(quan)品(tao)、是“细胞存储找安库”的安集协康(上市大健康公司)、是"Ai 1对1”的松鼠、是“喜欢你,睡一生”的喜临门、是“年轻就去SUV”的昂科拉、是“嘴闲着,特危险”的猫哆哩;还是"凤姐进地铁的公关事件”“某程旅游窃取创业公司成果”“宋仲基女友是谁”等公关事件;都在诠释着利用超级人性可以让消费者自发传播的战略重要性和超强的可执行性。

先分享下“第一印象心理学”

这个是由三位美国作家——安·德玛瑞思、瓦莱丽·怀特以及莱斯莉·奥尔德曼联合创作完成。安·德玛瑞思、瓦莱丽·怀特创办了第一印象公司。第一印象公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司,它帮助客户了解在初次约会与社交场合中的自我表现,并且为《财富》100强公司的经理提供交流与领导技能的培训。

后来全世界的报刊、电台与电视台争相报道了第一印象公司及其创始人,比如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与Lifetime电视台等。

第一印象心理学金句:

"与陌生人相遇会让即便是最自信的人也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来源于一种内心的不确定,不确定自己是否讨人喜欢和为人所接纳。陌生的人还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你相处,以至于能了解你、欣赏你那些好的品质,因此他们对你的看法建立在有限的信息之上,比如你的身体语言和你说话的方式。 "

—— 引自第16页

“我们会把“第一印象”分解成亲和力、表达关注、客观性话题、展现自我、谈话节奏、人生观和性别魅力这七个基本要素,并且帮助你认识自己在每个要素中的表现。 ”

—— 引自第9页

“ 没有‘正确’的第一印象或‘正确’的交际方式这回事。 好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你表现了真实的自我。倘 若你展现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了你想要分享给他人的那一面,那么你就给他人留下了你的最佳印象了。 ”

—— 引自第14页

“你眼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总是一致的。有些人在别人眼中显得风趣幽默、富有魅力,可是他们对此却并不那么自信。不过,有许多人认为自己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方式是值得称道的。人很 容易忽略自己的短处。 ”

—— 引自第17页

主要内容:

一、第一印象的定义及其形成过程

什么是第一印象?简单说,就是给人的第一感觉。作者把第一感觉的形成过程比作一个过滤器的工作过程: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通常会根据对方的语言、行为以及对我们的反应来进行一个初步判断,形成第一印象。尽管我们的最初判断不一定准确,但是会带来强大的心理暗示,一般都会导向这两种结果:当我们的最初判断与对方之后的行为基本相符的时候,我们会更加肯定第一印象,就像我们常说的“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这样的人”;而另一种导向,则是对方之后的行为与我们的第一判断不那么一致,通常我们会更加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而忽视对方后来做出的那些不相符的行为。

二、如何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秘诀,那就是关注对方的感受。这里所说的“对方的感受”,不仅仅是对方对于我们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方在这次社交过程中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当他感到自我满足并觉得开心,那么,我们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就不会太差。

如何让对方有好的自我感觉,进而对我们有一个好印象呢?就是给对方社交好处。社交好处主要分为四种,分别为欣赏、共同点、鼓舞和启发。欣赏和共同点,就是指可以适时地夸赞对方,并努力在聊天过程中找到两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鼓舞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鼓励人进步,而是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将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表现得很投入,让对方能够感受到你对于他所说的话题是感兴趣的,进而受到鼓舞;而启发在这里指的是,你能够在聊天的过程当中给到对方他曾经没有过的想法,让他能够通过这次的社交有所收获,从而对他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所帮助。

三、如何在实际交往中运用社交好处?

1. 身体语言

在和别人第一次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细微的身体语言来表示我们的态度。在身体语言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观的。首先,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眼神要时刻关注对方。眼神中所传达的信息,能够让对方了解到你对他是尊重的,还是不屑的,是信任的,还是疑惑的。除了眼神的交流之外,作者强调的是保持微笑。微笑能够给人一种亲切感,也容易获取对方的信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比起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就显得不那么直观,它不用你刻意地去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流露,这种自然的状态往往能够衬托出你的细心和用心。

2. 谈话语言

在谈话语言当中,书中主要讲了谈话顺序的设置以及如何提问两方面内容。在第一次见面聊天时,可以使用“人物+环境+自我介绍”的模式,当你运用这个模式进行开场时,很容易给予对方“共同点”这个社交好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刚开始聊得很好,过不多久就把天聊死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讲究聊天的艺术了,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如何提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抛出的问题是封闭式的,就很容易出现尴尬的情况,应尽量选择开放式的问题。

3. 反应回馈

首先,我们需要给予对方动作上的肯定,这和我们刚刚讲的身体语言是相通的。其次,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知道并且感兴趣的,简单有条理地回答就是最好的,切记不要长篇大论,把对方晾在那里。最后,如果对方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从前没有接触过的,这个时候可以礼貌地表示自己不太了解但很感兴趣,可以让对方多讲一讲。

四、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应该怎样弥补?

1. 直接承认错误,表达自己的歉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于扭转糟糕的第一印象时。直接告诉对方你很抱歉,由于自己的无心之过导致了第一次见面的不愉快,并表示自己日后会多加注意——这么做并不丢脸,不仅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还会使对方重新纠正对你的第一印象,并对你之后的表现有所期待。

2. 将错就错,让时间来说话

当我们没有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时,与其焦虑不安,倒不如努力做好自己,慢慢在以后的日子里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博得更长久的信任和喜欢。

第一印象心理学就是“首因效应”背后的底层人性逻辑

 观速:首因效应

产生的原因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理论的解释

1.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如将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由1秒改为2秒,则可增强首因效应而不影响近因效应。原因在于呈现较长时间使开始部分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的贮存。

2.社会知觉效应的一种形式,指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50年代后期,洛钦斯(A. S. Lochins)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证明了它的作用的强烈性和持久性。一般有两种归因性解释:

(1)原型论,属格式塔心理学传统,认为第一印象构成一个格式塔原型,随后的交往信息以这个原型为基础来理解,并整合到这个原型之中;

(2)互动论,认为在互动过程中,知觉主体是以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为基础来交往的,这种交往方式当然易于在知觉对象身上诱发出与第一印象相吻合的反应特征,从而反过来加强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

洛钦斯实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故事分别列于下方: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内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了他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

其他实验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这个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

应用方法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 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

社会心理学家艾根在1977年研究发现,在与人相遇之初,按照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他人的接纳性,使得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是由五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拼写起来的专用术语,其中:S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用SOLER模式表现出来的含义就是“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

心理学家卡耐基在早期名著《如何赢得朋友》中也总结了六条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途径,即: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自己很重要。

实际应用

古语有云:“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不乏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的经典案例。而人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需要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人们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自觉地利用这一社会心理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第一形象,能为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服务,帮助人们顺利地进入人际交往,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求职为例,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是借助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完成的。实践证明,在“双向选择”过程中,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对其就业和择业至关重要。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根据首因效应原理,做好各项面试准备,力争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良好的态度综合表现出来,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时,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效应缺点

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弱化影响

首因效应的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孔子的“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这种变化最经典的说明。

观速:克服首因效应,品牌升级再造——讲透多宝营销策略

传播学中的首因效应指的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优先效应,在市场活动中这种优先效应影响消费者的品牌选择。加多宝凉茶更换商标后,为了克服“王老吉”这一品牌的首因效应,从舆论、渠道、广告和活动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营销,试图对消费者进行心理图像重塑。

多宝集团如何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品牌再造?

我们在12年之前喝的“王老吉”,其从配方到生产厂商都和现在的“加多宝”是一样的。 商业战争本来就不好说孰是孰非,但是我不得不说,王老吉和加多宝在这一场掐架中都表现得非常精彩。广药王老吉国企出身,厚黑,非常擅于利用法律和制度打击对方的薄弱点,在法庭上碾压加多宝,屡战屡胜,无一败绩。鸿道加多宝私企出身,狡诈,在营销战争中屡出奇招,步步为营,攻城掠地把王老吉逼得喘不过气。 加多宝所属香港鸿道集团在上世纪末的时候从广药集团那里获取了“王老吉”商标10年使用权,并在02年间续签10年。

至于为什么“王老吉”这么一个民间企业的商标会跑到广药的手上,这里不便细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 鸿道集团拿到王老吉商标后,配以王泽邦后人的凉茶配方,生产出了红罐王老吉凉茶。开始在市场上大展拳脚,斥巨资广告宣传。王老吉销量也是从02年开始稳步上升。尤其是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为国人熟知,也彻底完成了王老吉凉茶从保健食品到功能性饮料的定位转换,上火要喝王老吉这句话更是深入老百性心中。然后就是08年的汶川地震,以及后来的玉树地震,鸿道集团王老吉都向灾区捐款高达1亿,并适时推出口号“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通过这一系列慈善活动王老吉的品牌文化得到极大的升华。 这是前期背景。再来说说后面双方掐架的过程,我每一次分析都觉得相当精彩。

当时,王老吉这一品牌价值评估已高达1080亿。广药看着眼红了,毕竟法理上说这商标才是他的亲儿子,看着鸿道在上面赚的盆满钵满,而自己这个名正言顺的爹爹只能拿着一年几百万的商标使用费,心生不满。其实在一开始广药并没想过要直接收回商标,而是要求鸿道增加其续租的使用费。本来鸿道为了沿用王老吉商标增加续租金额也不是没可能。关键就是广药当时做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决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 广药集团宣布开始实施“大健康产业战略”,要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募新合作伙伴,共享“王老吉”品牌资源,品牌向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扩张。而这一切计划,都是在稀释鸿道对王老吉这一品牌享有的权益。最关键的是,鸿道还被完全排斥在了计划之外!说实话,广药连凉茶一个产品都做不好,还想着多元化,现在大家可曾见识过任何一样其中的产品?我开头说广药适合打官司不适合做生意还真没说错,后面还会有一件事可以让我们看出广药确实不适合经商。

双方矛盾激化,广药状告鸿道,要求收回商标,理由是鸿道续租的合同是因为贿赂了广药高管才拿到的,所以合同无效(早在04年行贿案就案发,行贿方陈鸿道取保候审但弃保外逃,广药一直没有过分追究)。本来在国内求人办事给些好处是你知我知的潜规则了,但是广药就是揪着这点说事,而且还站在法律的高点,最终法院判广药胜诉,12年,鸿道不得继续使用王老吉商标。 那么鸿道是怎么应对的呢?毕竟市场和名气都是他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一旦改名,之前付出很可能都付诸东流。鸿道也当真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于是我们看到,早在11年下半年,鸿道就预料到官司很可能要输,开始了改名“去王老吉化”之路。首先是包装上,一面仍然印着王老吉,另一面则印着加多宝几个大字。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消费者加多宝就是王老吉,也为以后消费者发现王老吉完全变成了加多宝有心理准备。如果你还看不懂这暗示的话,那么紧随其后的电视广告语“王老吉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就是在明明白白告诉你了。 没过多久到了12年法院判决书下来了,加多宝是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商标的,包括广告中也不能出现王老吉字样,这时我们就看见,凉茶包装上两面都印着加多宝字样了,广告语也改成了“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你看,还是在强调加多宝就是原来的王老吉,只是换个名字哦。 广药一看这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把王老吉要过来了以为能延(zuo)续(xiang)辉(qi)煌(cheng),结果你把原来的客户都转化过去了那还得了?于是广药一纸诉状再次把鸿道也就是如今的加多宝告到法庭,因为其广告语不真实,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毕竟“销量领先”这里面销量的计算是把广药的王老吉也算进去了的。没办法,加多宝再次改广告语,变成了“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告诉消费者,大家都认同的凉茶,才是好凉茶。广药继续告,你这10罐7罐的计算不对,我给你仔细算算,你没有卖到7罐,而且你是把11年的时候同时印有王老吉和加多宝两个商标的也算进去了的,这个不算。所以,你又在欺骗消费者。。。 没办法,加多宝继续改广告:“全国销量遥遥领先”。这实在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模糊概念的一种说法了。 然后,加多宝不停的为自己正名,于是我们看见了,王泽邦后人在广告中说“加多宝独家使用王泽邦传承配方。”以及“正宗凉茶,加多宝”的广告语。提醒消费者他们才是正宗的。 广药呢,则是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针对加多宝提出的“正宗”一说,宣称自己是在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

是站在正义的一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又说一下广药旗下王老吉的营销策略了,我们知道,面临加多宝地毯式的广告轰炸,王老吉也不是没有回应,但是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应显得是多么的外行。 暂且不说其在广告文案上被加多宝的营销团队甩出了几条街。王老吉的大动作是,获得每晚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广告时间。我真真不知道王老吉的营销策划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选择新闻联播?是觉得这样就显得高大上,正宗了么?但是你考虑过凉茶饮料的市场受众么? 我记得我曾看过一篇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喝凉茶饮料的主要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群体,试问这一群体有几个喜欢看新闻联播的?而且要在新闻联播开始之前提前守在电视前才能看见你投放的广告。这转化率是要有多低。

再看看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这正是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电视栏目,广告精准的在这一受众群体中曝光,而且,即使观众是看重播,因为其冠名的原因,观众也会听见贯穿整个节目的主持人语音播报加多宝广告语。 到了此时,加多宝已经基本摆脱了改名带来的困境。最艰难的时间已经度过,市场占有量再次完虐王老吉。广药再也坐不住了,继续告。现在消费者认你们不就是靠着红罐包装和经典广告语“怕上火,喝XXX”么,我就告你这两点。 于是,以红罐包装属于王老吉这个品牌为由,加多宝禁止继续使用红罐包装,所以现在我们看见的加多宝成了金罐装,现在的加多宝,也只有一句“怕上火”使人能想起它就是曾经辉煌的王老吉了。

“怕上火”广告语是广药设计的,但是是鸿道花

大力气宣传的,所以在法院判决加多宝不能使用这句广告语时,加多宝选择了上诉,在上诉的这段时间内,一审判决是无效的,所以现在加多宝还可以使用这句话,因为他们还需要时间,靠这句话来提醒大家它就是曾经那个真正的王老吉。 当然,我相信不久之后可能这句话加多宝也不能再使用,那也就完全不再与曾经的那个王老吉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了。但是,那个时候加多宝是否已经成功完成了品牌的转化,也犹未可知。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广药继承了国企的传统,在玩法律,讲制度,揪别人小辫上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加多宝作为一个成功的私营企业,其在商业,营销上的应变,让人不得不佩服。

其实这就是今天要分享的“首因效应”,心理学上,“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也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


分享